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简称洱海站)坐落于美丽的洱海之畔,下辖位于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的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和湾桥镇古生村的水生动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试验场共占地7.635hm2,含科研管理用房、科研实验用房等。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水生所伍献文、黎尚豪、陈瑜宜和曹文宣等四位院士都先后在洱海开展过研究工作,多年以来,洱海站始终致力于对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科学研究与保护治理,从高原湖泊水生植被恢复、鱼类调控、藻华防控等领域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提供重要支撑。
经过近二十年的奋斗,洱海站取得了显著成果。洱海站致力于研究洱海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对水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过程和机理,形成洱海范例,为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提供支撑。洱海站承担着调查与整理西南地区水生植物资源,恢复水生植被种群的任务,成功建立技术模式与示范工程,推动了珍稀植物海菜花的种群恢复,为高原湖泊珍惜特有物种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发现并整理水生植物优良品种,开展水生植物遗传性及生物学研究,为水生植物的育种和改良提供理论支持。洱海站积极开展人工湿地水质提升技术研究,提出有效的湿地设计和运行方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洱海站常住科研及管理人员11人。以洱海站为依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理州洱海管理局洱海保护相关项目、大理市洱海管理局洱海保护相关项目、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涉及水生态水生物的相关子项目。在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Chemosphere、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Aquatic botany、Hydrobiologia、水生生物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余人
未来,洱海站将继续深化科研工作,持续开展长期生态监测,拓展跨学科合作研究,探索更多生态保护技术与模式;继续加强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开展生态教育活动,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此外,还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助力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科学、高效开展。洱海站将继续以科学精神守护洱海,为高原湖泊生态保护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站长:曹特
副站长:丑庆川
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一览
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揭牌仪式
大理州领导观摩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
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