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美国密西根大学段存明教授到水生所进行学术交流

    8月19日,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段存明应邀来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Searching for a molecular link between somatic growth and reproduction—new insights from zebrafish”的学术报告。水生所朱作言院士以及相关科研人员、研究生参加了交流座谈会。

    报告中,段教授主要介绍了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信号通路如何调节鱼类早期的生长和生殖。鱼类胚胎和幼苗在低氧和缺氧条件下会减缓或完全停止其生长和发育速度,复氧之后会代偿性加速生长和发育。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动物中,其分子机制却鲜有研究。段教授以斑马鱼为模型,揭露了缺氧是通过IGF信号机制来影响鱼类早期胚胎的生长和发育。IG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肽类激素,在正常供氧情况下,胞外的IGF配体与细胞膜上的IGF I型受体(Igf1r)结合,转导激活下游的AKt/Erk/PI3K等信号通路,从而调节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速度;在缺氧状态下,机体应激性的大量合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Igfbp1),其与IGF配体结合致使IGF配体不能与受体结合,阻碍了IGF信号向下游的转导,因而机体的生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止;复氧之后,Igfbp1表达下调或消失,IGF配体又可以像正常供氧状态下一样进行信号的传导,因此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得到了补偿性的增长。

    报告后,段教授同与会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朱作言院士还讲述了他和段存明教授的相识和相知过程,并鼓励各位同学从段教授的成长经历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段存明教授现任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系副主任,该校分子内分泌生理学实验室主任。2005年受聘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讲座教授,2008年受聘中国海洋大学“绿卡人才工程”岗位客座教授。段存明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阐明肽类激素和生长因子、用新的模式动物检索和发现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有重大影响的基因家族、寻找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新基因和信号通路并探讨其成为药物开发的新的靶标的可能性。

段存明教授作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现场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