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江江豚科考启动 关注“水中大熊猫”
中新社武汉11月11日电 (记者 徐金波)由中国农业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组成的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队11日从武汉起航,将在长江流域展开为期40天的科考行动。本次科考是继2006年长江白鱀豚考察后,再度全面考察江豚生存状况。
中国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超过2500万年,被誉为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属中国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
本次科考是继2006年长江白鱀豚考察后,又一次大规模长江江豚全流域种群生态考察活动。30多名科考人员及江豚专家将重走当年白鱀豚考察的老路线,从武汉出发,经宜昌到达上海,往返3000多公里,了解目前长江流域江豚分布的数量和变化状况,依据这些数据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保障策略,及保护区的建设与调整。
据当年白鱀豚考察队队长、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王丁介绍,考察结果显示,在白鳍豚功能性灭绝的同时,江豚的栖息地条件不断恶化,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截至2006年,长江江豚仅有1800头左右,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更让人痛心的是江豚正以每年6.4%的速度减少。
王丁说,今年10月底,中科院水生所对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江豚重要栖息地,进行了近20天的先期考察,发现仅洞庭湖江豚数量就从6年前的150多头,减少至90头左右。
谈及江豚减少的原因,王丁认为目前长江流域建码头、挖航道、采砂石等人类活动,特别是非法捕鱼和环境污染,对江豚栖息地造成破坏,给江豚的生存造成了不利影响。最近几年,长江江豚意外死亡情形加剧。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淡水项目主任雷刚坦言,要求通过长江禁渔、禁航,停止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等措施,实现江豚保护的愿望并不现实,在故道群迁地进行抢救性保护成为最可行的方式。中国政府目前已在长江沿线设立了江豚自然保护区和研究机构,并取得了诸多成效。特别是中共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信“水中大熊猫”江豚能够避免白鱀豚灭亡的命运。
据悉,经过中国农业部批准的《长江江豚保护计划》已经启动,中科院水生所将采取自然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三种方式,减缓江豚种群的衰退,用10年时间改善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并最终阻止其灭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