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长江日报】长江江豚科考时隔6年在汉起航(图)

科考船从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码头起航记者高宝燕 摄
本报讯(记者罗京)时隔6年之后,中国科学家们昨日再度在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码头起航,沿武汉—宜昌—武汉—上海—武汉一线,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探寻长江江豚的踪迹。

  这次历时7周左右的科考,将对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现状进行考察,并对长江江豚的保护提出规划建议。

  此次长江淡水豚考察由农业部牵头,中科院水生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组织,科考队由40位专家和志愿者组成。

  前一次长江淡水豚科考是在2006年,调查没有发现白鱀豚,同时发现江豚数量锐减,仅剩1800头左右。根据当时的测算,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江豚很可能在2035年降至200头,达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极危级标准。

  “这次考察所采用的方法和路线与2006年基本一致。”两次淡水豚考察的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王丁研究员指出,“不过今年考察覆盖的范围更为全面,除了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区域之外,也会对两大湖区的主要支流、近年来有江豚出现报道并适合航行的水域进行考察。”

  在干流考察启动之前,科考队在10月底对长江仅剩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进行了预考察。
王丁介绍,“对两湖区域的考察初步发现,鄱阳湖现有江豚约450头,而洞庭湖约90头。和2006年考察结果相比,洞庭湖江豚数量大幅度下降,分布区域也缩小至东洞庭湖鲶鱼口至岳阳市水域。这说明江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长江干流的考察,预计结果同样不容乐观”。据了解,此次科考除了关注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变化,还将对长江渔业资源、水质等进行同步考察。考察的初步结果预计在12月中下旬公布,完整报告将在明年3月公布。

(原载于《长江日报》 2012-11-12 第9版)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