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宜昌武汉江段目击江豚数减少2/3
本报讯(记者高宝燕)昨日,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队抵达武汉中科院水生所码头。在宜昌—武汉往返共1252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目视共发现长江江豚39头次。相对2006年,目击江豚数量锐减近三分之二。
“无论是目视观察,还是声学观察,这次考察所发现的江豚相对2006年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此次科考队副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介绍说,2006年淡水豚考察目视观察到江豚116头次,声学观察到50头次。
为评估航运和渔业活动对长江江豚的压力,科考队从宜昌开始统计长江中的货运船只和渔船数量。“密集的航运和渔船作业会对江豚的生存造成影响。”科考队成员、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江豚项目官员张新桥介绍说。
在宜昌-武汉626公里的航程中,科考队总共统计到作业渔船80次,行驶中的货船697次。其中,武汉汉南区水域半小时内统计到27艘货船,而在咸宁市石矶头,半小时内统计到6艘作业渔船。繁忙的长江航运造成高分贝噪音,对淡水豚类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淡水豚是靠声呐探路的,但是噪音的干扰使它们没有办法找到回音,于是会认为周围都是死路,从而无法在长江中自由游动。
2006年11月份,水生所科学家对长江主航道从葛洲坝开始至上海长江入海口水域进行了包括金属离子浓度、氮磷的含量、微量元素的含量、悬浮粒子的浓度和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将这些指标和世界上其他的主要河流进行比较,长江中这些有害物含量已经接近欧盟河流金属元素含量的最大含量。浓聚物镉、铬, 铜和锌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了欧盟2级标准,汞含量达到了欧盟4-5级标准。
“如果继续放任下去,白鱀豚的今天,就是江豚的明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不无担忧地说。有专家甚至断言,江豚可能会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灭绝。
据介绍,由于目前样本数量过少,尚无法分析武汉-宜昌段江豚的种群数量。考察队休整一天后,计划28日从武汉出发,并继续沿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江段航行,预计在12月中下旬回到武汉,并公布全流域考察的初步结果。
(刊于长江日报2012年11月27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