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江西日报】“最后的避难所”有望打造成“安乐窝”

余干集中治理非法围堰。记者 徐黎明摄

12月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了解到,江豚仅存千余头,并正以每年5%至10%的速度锐减,而农业部已将江豚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国务院或将正式发布新的名录。

“对江豚的保护升级后,对这个物种的保护将不可同日而语。”江西省科学院鄱阳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年华表示,二级保护动物数量庞大,江豚得不到它应该得到的呵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会在国家更高层面得到重视,相关保护工程的起点会更高,关于江豚的研究项目和保护水平有望得到大提升,为江豚营造一个“安乐窝”。

戴年华告诉记者,虽然鄱阳湖被外界称为江豚“最后的避难所”,但2006年开始就发现江豚逐年减少,包括和江豚一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找不到了,而江豚当时发现也仅有1200-1500头,鄱阳湖的江豚有450头。由于环境变化,如今江豚的数量大大减少,在赣江已经很少能看到江豚的踪迹。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是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在江西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外号叫“江猪”。根据2010年10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江豚数量的普查数据,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少于大熊猫,仅存1000余头。据了解,我省鄱阳湖是江豚的主要聚集地,数量占三分之一。

最近两年,在安徽铜陵、湖北嘉鱼、江苏南京、镇江、湖北武汉和江西省都昌等地连续发现江豚尸体,多达20头左右,让人扼腕叹息。环保人士指出,江豚之所以面临消亡困境,主要是与现代人类活动有关,非法渔业和长江航运是最大的问题,而保护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提升对江豚的保护级别。

记者联系上正在安徽考察的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副指挥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副研究员王克雄。他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已在全国“两会”多次建议,将江豚的保护级别从现有的‘国家二级’升至‘国家一级’。最近,朱作言院士的建议得到农业部的书面答复,江豚已计划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目。

但王克雄提醒说,农业部同批增补的还有许多其他物种,更新后的国家一级动物保护名目需经国务院的最终批复,才可正式对外公布,但具体时间表需与环保、林业等部门一起协商。此前,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秘书长樊祥国日前也表达类似观点,并表示将具体提出江豚保护区禁渔、禁采、限航、限速建议等,并对长江有关区域的环境进行适当改造,扩大水域面积,加强与长江水体交换,促进江豚繁殖等。

(原载于《江西日报》 2012-12-05 C01版)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