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长江日报】周易勇:家藏万卷是水到渠成的事

还没走进周易勇家的书屋,一股书香就扑面而来。书屋三面墙都是书,一些发黄的老版图书还套上了真空袋,品相完整,主人爱书之情可见一斑。10日,记者走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周易勇的家,看了他的书屋。在武汉读书之城建设系列评选活动中,他家当选“十佳书香家庭”之一。

他说,读书的爱好、买书的习惯坚持30多年下来,家藏万卷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买到好书 就和妻子一起欣赏

生于1956年的周易勇,少年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除了《红岩》等红色书籍外,可读之书寥寥无几。高中毕业,他带着几本家传的鲁迅单行本下了乡。在煤油灯下读鲁迅,成为那个时代他最美好的青春记忆。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周易勇通过自学,考上武汉大学生物系。他说,感谢读书带给他的人生跨越。

在一次跨系听课时,周易勇与化学系的刘华丽相识,继而相爱结婚。刘华丽同样是爱书之人,后来成为武汉纺织大学的老师。

周易勇说,感谢读书让他的人生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毕业后,周易勇成为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员。只要遇到好书,他就买下来,回家和妻子一起欣赏。刘华丽也热衷于收集专业书籍。家庭藏书急剧增加。

患眼疾失明 通过“听书”拿到博士学位

1993年,周易勇的眼睛被诊断患有疑难杂症,后逐渐恶化,直至几乎失明。他转而“听书”:让学生、同事帮他读各种学术著作。全凭耳朵学习,他开始攻读博士。长期养成的读书习惯、思维方式和语言感受能力,助他在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

周易勇感谢读书,让他心中有一盏和眼睛一样明亮的灯。

从民国的出版物,到“文革”时期报纸杂志,再到有著名学者藏书票的专著,直到最近出版的外文书《汉口》,周易勇家藏之书跨越了一个世纪。

记者看到,他有一本出版于1936年的鲁迅文集,扉页上竟然有鲁迅先生的篆刻印章。经70余年,印泥鲜红依旧。他说,这是他最得意的收藏之一。

藏书太多 搬家公司嫌重不愿搬

积年买书,家里藏书越来越多,搬家成了难题。搬家公司嫌重不愿搬,只有另外找来民工,多出钱,多说好话,每次都要大包小包20个来回才能搬完。

1986年,儿子周卓出生。在书堆里“泡”大的孩子,从小也喜欢看书。2010年周卓被选派到美国深造。在美国,他大量购买英文专业书籍,其中一套世界权威植物系统检索书籍,花了将近1000美元。

儿子不断补充的新书,让周易勇的书屋更加拥挤不堪。即使这样,他也不愿意扔掉一本书。

周易勇说,“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有智慧,可以让人获取不竭的精神力量。因为人生无法经历太多,有时候通过读书,就可以分享其他人的人生经验”。

采访过程中,他不断问,现在读书的人还多吗,藏书的人呢?

他说,人不应该离开书。书正如空气一样,有些书不会立即指导人们完成具体的工作与生活,人们不会感受到它的重量,甚至对它的存在浑然不觉,但久而久之,总能闻到它淡雅的芬芳,那就是书香。

(刊于长江日报2013年4月12日第4版 网址链接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4/12/content_5146492.htm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