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新华社】“最后”的白鱀豚“淇淇”3D打印标本展出 警示物种灭绝

  新华社武汉1月12日电(记者谭元斌)世界上人工饲养时间最长的白鱀豚“淇淇”2002年死亡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过一头活的白鱀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运用3D打印技术复原的“淇淇”标本,12日开始在位于武汉的该所水生生物博物馆永久展出,纪念已宣布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向人类警示物种灭绝。

  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曾广泛生活在长江中下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20世纪后期,受长江航运频繁、水质污染以及鱼类资源匮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白鱀豚的数量急剧下降,至21世纪初在长江中几近消失。2007年,白鱀豚被正式宣布功能性灭绝。

  “淇淇”1980年1月11日在洞庭湖口附近被渔民捕获后送至中科院水生所,至2002年7月14日自然死亡,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存活了22年185天。

  近日,中科院水生所根据“淇淇”剥制标本,结合“淇淇”生前的视频、照片和文字资料等,构建了高仿真“淇淇”3D数据模型,通过3D打印,复原了“淇淇”标本。

  中科院水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所水生生物博物馆设置了专门展区,永久展示“淇淇”生前的模样,以此纪念“淇淇”的一生,纪念功能性灭绝的白鱀豚以及长江中已经消失的其他物种。

  据了解,“淇淇”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研究资料。通过对“淇淇”的饲养和研究,科研人员解开了许多白鱀豚的“未解之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鲸类学研究的发展,也为后来长江江豚的保护提供了珍贵借鉴。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