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一泓清水出污泥 ——水生所有关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机制的研究

  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的主流技术,动胶菌等微生物是构成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的主要成分。污泥菌胶团可通过重力沉淀下来,实现泥和水的分离,净化后清水经消毒处理即可排出,无需过滤。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利用曝气提供的氧气,迅速地将溶解在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降解或转化,为己所用,从而实现污水的快速高效净化。在自然界需要4~6个星期才能完成的净化过程,在污水处理厂依靠活性污泥菌胶团只需4~6个小时即可完成。 

 

  1 从武汉市江夏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的喜树脂动胶菌显微镜照片 

  (左图放大200倍;右图放大600倍;An et al., 2016 

    

  菌胶团的形成是活性污泥法成功的关键。菌胶团形成菌及其产生的胶质状胞外多聚物(简称EPS)是菌胶团形成所必需的“黏合剂”。EPS种类多样、结构复杂。然而,活性污泥也容易发生“膨胀”,漂浮在水面,不能通过重力沉降下来,随出水流失,影响出水水质和净化效果。活性污泥膨胀归因于丝状菌的过量生长(称为丝状菌膨胀)和菌胶团形成菌EPS过量合成(粘性膨胀)。 

  中科院水生所邱东茹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开展了对微生物菌胶团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他们分别从武汉和香港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分离得到喜树脂动胶菌(Zoogloea resiniphila),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揭示了这一活性污泥优势细菌属的碳、氮和磷代谢的一些特点,通过分子遗传学分析,鉴定了与菌胶团形成相关的一个大型基因簇,发现其中两个编码天冬酰胺合成酶的旁系同源基因在菌胶团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结合前人和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活性污泥法的新概念模型(An etal., 2016. Water Research 102: 494-504)。 

 

      2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机制和活性污泥法原理示意图 

    

  最近,该团队以从湖北某自来水厂水井中分离纯化的菌胶团形成菌——解叔丁醇水居菌(Aquincola tertiaricarbonisRN12菌株为研究材料,鉴定了与菌胶团形成相关的大型EPS基因簇、sigma因子RpoN1σ54)等基因,确定RpoN1是菌胶团形成的主要调控基因之一。有趣的是,该基因插入突变株中所合成的大量胞外多糖被分泌和溶解到培养基中,不能包裹细菌细胞群形成菌胶团。分析发现RpoN1并不影响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的转录,说明RpoN1所调控的基因在表达后通过某种机制使胞外多糖链紧密地结合在细菌群体的表面以形成菌胶团,而不是直接调控EPS的合成。RN12菌株具有rpoN1rpoN2rpoN3rpoN4等四个旁系同源基因,但只有RpoN1能调控菌胶团的形成,并且调节该菌株的群集运动(Swarming motility)和生物被膜形成(Biofilm formation)。 

 

   3 野生型菌株RN12A)和菌胶团缺失突变株(B)显微观察 

  (放大1000倍,标尺为10微米) 

    

  这一研究工作“RpoN (σ54)is required for floc formation but not for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biosynthesisin a floc-forming Aquincola tertiaricarbonisstrain”已于5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Applied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上。 

  这些科学发现为揭示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机理和脱氮除磷工艺作用原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剩余污泥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文章链接: 

  http://aem.asm.org/content/early/2017/05/08/AEM.00709-17.abstract 

  http://aem.asm.org/content/early/2017/05/08/AEM.00709-17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3135416304961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