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李约瑟访问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
2000年水生所建所70周年庆典之际,全所每位同志都得到一册《水经新注 生命乐章》纪念文集。翻开图片部分,第一张就是反映我所历史的著名照片——1943年4月9日,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李约瑟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所长钱崇澍陪同下访问迁至四川重庆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时,与研究所同仁的合影。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是黎尚豪先生保存下来的。
照片前排左起王家楫、钱崇澍、陈世骧、饶钦止、刘建康,第二排左起倪达书、李约瑟、杨平澜,第三排左起伍献文、单人骅、王致平、贺云鸾,第四排左起张孝威、吴颐元、徐凤早,最后一排左起黎尚豪、张灵江。
照片中共17人,除钱崇澍、李约瑟及王致平外,其他14人当时都在动植物研究所工作。
王家楫、伍献文、饶钦止、刘建康、黎尚豪、倪达书6位科学家的生平及事迹在《水经新注 生命乐章》一书中都有详细介绍,故不再赘述。
陈世骧是昆虫学家,后任中科院上海昆虫所、动物所研究员。杨平澜是陈世骧的学生,后任中科院上海昆虫所研究员。贺云鸾是陈世骧的助手。
徐凤早后任中科院上海昆虫所、实验生物所、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张孝威是伍献文的学生,后在中科院青岛海洋所从事海洋鱼类研究。
单人骅后在江苏省植物所从事高等植物研究。
吴颐元、张灵江当时做切片工作。吴颐元后在湖北省黄冈地区水产局工作,张灵江后在水生所从事物资器材管理工作。
王家楫有位学生叫朱树屏,是动植物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后任黄海水产所所长,当时出国留学。王致平是朱树屏的夫人。
李约瑟,英国人,生于1900年,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和科技史学家,著有三卷本《化学胚胎学》和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英文原名约瑟夫·尼达姆(Joseph Needham),出于对中国道家始祖李耳(即老子)的崇敬,他以“李”为姓,把自己的英文名翻译成“李约瑟”。1942年,李约瑟受英国政府委派,参加文化科学协作代表团来到中国,并于当年秋天在重庆浮图关建立了中英科学合作馆,亲自担任馆长。中英科学合作馆向中国科学界提供了大量的仪器和化学试剂,并将6775册科技图书通过海路运到印度再中转空运来华,还将近200种英国科学工程和医学杂志复制成微缩胶卷运到中国,成为战时中国科学界的主要信息来源。1943年至1945年,李约瑟访问了近300个学术研究机构,足迹涉及云南、四川、贵州、山西、甘肃、广东、广西、福建等省,总行程超过2.5万公里,陆续写出9篇文章,结集《战时中国之科学》一书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先后从南京辗转迁至湖南南岳、广西阳朔、四川北碚。这张珍贵的老照片,就是李约瑟在访问已迁至四川北碚的动植物研究所时所拍摄。李约瑟在《战时中国之科学》中记述他访问动植物研究所的一节里曾有如下文字:
“最大的科学中心是在一个小市镇上,叫作北碚,位于嘉陵江西岸。此镇所有科学团体与教育机关,不下十八所,其中大多数都很重要的。”
“起头要提到的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与气象两个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在王家楫博士领导下,工作甚为紧张,约有二十位科学工作人员,专心致力于研究。王博士自己是一位著名的原生动物学家,他除任该研究所所长以外,还兼原生动物组组长。脊椎动物组组长为伍献文博士,他们都特殊地注重鱼类分类学,但也研究鱼类生态及生理学。例如张孝威正研究在山水急流中鱼(例如“爬岩鱼”)之生活适应问题,刘建康研究Paradise fish(四川的斗鱼)鳃中氯化物分泌细胞问题,及借鱼类管制蚊子幼虫问题等。陈世骧博士为昆虫学组组长,该组所进行之工作为昆虫分类学、生理学。饶钦止博士为一位藻类学家,担任植物学组组长。该组除研究淡水藻类外,还研究高等植物,尤其是伞形科植物之分类。”
“此研究所高踞嘉陵江上(西岸),环境清幽,其中工作人员甚形紧张。参观之人,欣羡之余,深觉其具有世界上最优良的实验室之研究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李约瑟来动植物研究所访问时,正由刘建康担任翻译,随后他又成为《战时中国之科学》一书中文译本的两位译者之一。
照片中的王家楫、伍献文、钱崇澍于1948年遴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他们3位和陈世骧于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刘建康、黎尚豪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李约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1943年李约瑟访问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
黎尚豪在照片背面的记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