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科学的春天——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记

  回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春风扑面而来,我有幸参与我国科研体制重大创新举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中,心情十分激动。值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际,通过我的回忆和理解,记述30年前水生所申报、筹建及首次验收国家重点实验的过程,以此纪念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40周年。 

 一、万象更新迎春天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事业如火如荼开展,国家各项工作百废待兴,科学研究怎么办?是科研单位面临的严峻问题。时任中科院领导高瞻远瞩,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在中国科学院内建立“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改革举措。方法是从院属研究所中,遴选基础研究成绩显著、创新性强的团队(课题组或研究室)以原研究所为依托,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室。第一批开放实验室在80年代初建成,经一段时间实践后,证明是一项富有成效且有利于提高我国科研水平的举措,受到各方面关注。随之,科教界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交提案,建议建立国家级开放实验室以加强基础研究,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1984年提案获得审议通过,首批国家级开放实验室拟建30-50个,经费支持强度为每个实验室300万左右人民币及相应的美元额度。此后,中科院鼓励有条件研究团队或研究所积极申报国家级开放实验室,并继续推动组建院级开放实验室。 

 二、顺应形势发挥优势 

 19844月原国家计委执行建立国家开放实验室的提案(后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积极响应号召。时任所长刘建康院士十分重视这一机会,在所党委桑毅修书记和其他所领导积极配合下,迅速着手申报开放实验室的前期工作,先后征集所属各研究室、所学术委员会意见,研讨有关申报建设开放实验室的方案。讨论结果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水生所自五十年代来,开展了大量有关内陆水体水生态方面的研究,包括湖泊综合调查、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同时,水环境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也有显著进展,综合起来认为在淡水生态方面,可以申请国家级开放实验室。第二种意见认为从鱼类生物技术出发,在核移殖、转基因鱼和鱼类育种等研究都取得显著成果,有条件争取在生物技术方面申请国家级开放实验室,两种意见的呼声都很强烈。考虑到大家的积极性,所领导决定同时通过中科院和湖北省科委两个渠道,分别向原国家计委实验室处申报淡水生态和生物技术两个方案。结果是将两个方案合并更名为“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以便更好体现水生所的优势和特色,并最终获得原国家计委实验室处的接纳,同意“淡水生态与生物技开放实验室”立项,匹配建设经费550万人民币和相应的外汇配额,但申报方案必须经专家论证后,才准予正式批准。 

 同年11月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了建设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的专家论证会,专家组长为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马世骏院士和上海细胞所施履吉院士,余先觉教授、曾呈奎院士等专家及湖北省政府有关领导与会,对建设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所内中级以上人员也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对水生所建设开放实验室方案均给予以充分肯定和正面评价。 

 

  198411月在武汉东湖客舍召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论证会 

  三、继往开来新篇章 

 1985-1986年期间国家级开放实验室暂停审批,直至19874月我所接获同意建设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的通知,建设经费分三年同时下拨,此时实验室筹建班子尚未建立。同年10月,我被任命为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协助主任刘建康院士建设、筹组和管理开放实验室。12月调傅业鑫为实验室行政秘书,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实验室此时已处于边建设边开放阶段。198910月成立学术委员会,当时任黎尚豪院士为主任,成员有马世骏院士、刘建康院士、朱作言研究员、余先觉教授、曾呈奎院士,施履吉院士、廖翔华教授,同时评审了第一批开放课题(支持金额1.5-3/项),并建议每年出一份英文版学术年报。此后,组成以刘建康院士为主编的五人编委,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委员会暨学术年会,由实验室主任向学术委员报告当年进展。,为便于同国外交流,从1990年开始,每年编辑英文版年报一份,内容主要是当年的研究论文和简报。 

 

  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 

  实验室的首次验收于1989 1022-23日进行,验收小组由原国家计委科技司、中科院计划局、中科院生物技术局、武汉分院并邀请有关专家共10位组成。验收小组提出今后的希望是:“再接再厉,注意培养年轻的科研技人才,尽快向国内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生态学研究和鱼类生物技术研究优势,突出特色,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理论研究尽快推向国际先进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而努力”(引号中内容系引自“中科院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验收小组意见”)。 

 

  验收会议 

 从19874月批准建设下达经费至198910月验收,为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边建设边开放的筹建阶段。验收结束后进入正式运行阶段,同时改称为“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述内容系根据我的记忆和理解,以及向有关同事征询后写成,因时间久远,如有不当和错误,由我个人负责。 

 致谢:水生所原党委书记桑毅修同志,副所长胡傳林研究员,原FEBL行政秘书傅业鑫同志,原物资处王精豹处长,计划处马振波处长提供许多重要信息,王、马两位原处长审阅了本文原稿,核实情况。专此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张甬元,男,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文章于其82岁时所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