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水生所发现Sll1725转运蛋白介导镉离子解毒的分子机制

藻类在镉污染处置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毕永红研究员团队针对藻类的重金属抗性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模式蓝藻集胞藻PCC 6803为对象,综合运用生理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模拟、基因敲除及转基因等手段,解析并验证了集胞藻中Sll1725作为转运蛋白介导镉离子解毒的分子机制

1 Sll1725 与镉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模拟(ASll1725 单链核苷酸结构,(B)模拟在ATP驱动下,Sll1725运输镉离子的内向构象(左)与外向构象(右)的三维结构,(CSll1725 运输镉离子时相互作用的二维结构。

2 基因修饰后的集胞藻和浮萍在镉离子胁迫下的反应。(A)镉胁迫下的生长曲线,(B)镉胁迫下的表型,(C)叶绿素荧光成像,(D)最大光化学效率值,(E)镉处理12小时及恢复48小时后细胞内镉含量,(F 5 mg/L镉浓度下异源过表达sll1725的浮萍湿重,(G)镉胁迫下异源过表达sll1725的浮萍干重。

研究发现,镉离子胁迫下参与叶绿素合成与光捕获复合体相关蛋白(ChlP,HemF,AcsF1,AcsF2,HemLSsr3304等)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导致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效率显著下降;蛋白转录比呈高斯分布,转录调控受镉离子影响355个高转录元件被显著富集在核酸代谢通路。进一步研究发现镉离子胁迫下多个转运子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上调,其中属于第四类型转运子的Sll1725表达量最高,但没有其参与镉离子抗性的公开报道。研究获得了Sll1725的二级结构并通过Alphafold2预测了三级结构,通过分子模拟ATP驱动Sll1725构型变化(图1),计算了其与镉离子的结合自由能差异,确认了Sll1725具有多个镉离子结合位点,推断Sll1725可通过外排镉离子以缓解细胞毒性。

为验证该机制,在集胞藻中敲除基因sll1725后分析生理表型和胞内外镉离子含量变化,发现正常条件下突变株生长不受影响,但镉胁迫下生长和光合效率显著受抑制,ICP-MS分析发现突变株较野生型的外排镉离子能力弱。进一步成功将基因异源表达到浮萍中,获得过表达Sll1725的浮萍表现出良好的镉耐受性。结果证实了Sll1725通过ATP驱动的构型变化实现镉离子外排,籍此介导了细胞的镉离子解毒作用。

该研究在模式蓝藻中验证了Sll1725转运子发挥镉离子解毒作用的分子机制。该成果发表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5.118389)博士生阮港为第一作者,毕永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侯宏伟研究员、赵旭耀博士和分测中心的贾书召、王敏等对本研究给予技术支持。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