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人文地理摄影师尚昌平做客水生所人文讲堂

人文地理摄影师、作家、诗人尚昌平作报告 

  919日上午,人文地理摄影师、作家、诗人尚昌平应邀做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文讲堂,带来了题为“与自然相遇,与万物相聚”的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2023年第2期人文讲堂,由副所长缪炜主持,所内外师生200余人参加。 

  尚昌平老师的报告分为昆仑山脉北麓、昆仑山上有人家、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河源头4部分。通过镜头和文字,从不同的侧面展示新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雄奇与瑰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与智慧,同时交流了探索和发现的心路历程。 

  尚老师的报告有300余张照片,是她在新疆30余年的考察见闻。她展示了不同海拔和季节下的昆仑山脉、和田河、阿什库勒火山群,带大家领略昆仑山脉的壮丽奇观。从三千多米海拔的昆仑山高山区过渡到山前绿洲处的人家,有热爱音乐的流浪歌手、75岁的民间艺人、83岁的农民画家、支教老师、辛苦劳作的村民们等,也记录了30年间人们的生活变化,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绿洲文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始终不变的热爱音乐和生活的心。黄河发源于曲麻莱县麻多乡的约古宗列,图片上一股股清泉汇成了一条宽阔的大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连绵起伏的群山、碧绿如玉的草原、自由奔跑的藏羚羊和野牦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讲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部分,大家先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黄沙、被风沙侵蚀的古城遗迹、壮美神秘的沙漠公路,继而看到了被移平了的沙漠和一片片的绿植。尚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李德仁院士和朱宜萱教授于2015年发起义务植树活动,讲到当地人已在沙漠地带植树4.2亿棵,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些绿植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当地人还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红枣树和棉花,改善了生活。 

  本次报告气氛活跃热烈,现场师生积极表达所思所感,踊跃提问。尚老师娓娓道来,真情流露的演讲风格打动了在场所有人。八十多岁的朱宜萱教授也来到了讲座现场,怀揣着对大西北的热爱,以自身经历讲述义务植树活动近十年来克服的种种困难和进展,希望活动一直传承下去,为祖国增添更多绿意,让沙漠早日变身绿海。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