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EST发表水生所关于电子垃圾拆解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文章

        2008年5月,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在网络上率先发表了我所生态毒理学学科组组博士研究生闻胜等人关于电子垃圾拆解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文章:“Elevated Levels of Urinary 8-Hydroxy-2′-deoxyguanosine in Mal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mantling Workers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该论文在徐盈研究员指导下完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是当今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该论文以我国某电子垃圾拆解区为试验点,研究了该地区拆解工人工作环境和人体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的暴露水平。研究发现,在拆解作业区室内的灰尘与拆解工人头发样品中发现了高浓度的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两类样品之间的指纹特征高度相似。表明该地区电子垃圾拆解工人处于严重的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的暴露中。通过对化合物的指纹特征分析,发现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电子垃圾拆解过程中的无序焚烧。通过测定工人上班前和下班后尿液中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发现下班后工人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是上班前浓度的四倍,并且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下班后的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浓度水平甚至和一些前列腺和膀胱癌症患者的水平相当,表明该试验点拆解工人存在相当高的癌症风险。该研究结果为电子垃圾拆解的无序焚烧释放大量有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给当地环境,尤其是对拆解工人健康的危害提供了直接的科学证据。
        EST杂志影响因子为 4.04,环境领域排名第4,JCR3%;环境化学领域JCR排名第1。
     该文章网址是:http://pubs.acs.org/cgi-bin/abstract.cgi/esthag/asap/abs/es800044m.html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