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角

【长江日报】“长江禁渔”首倡科学家曹文宣:倡议全面保护长江水生生物栖息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2日讯  “‘畅通’长江上游支流,拆除小水电站,恢复鱼类栖息地的生机。”10月22日上午,在东湖论坛2023水生生物保护论坛上,长江十年禁渔的首倡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通过视频发起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倡议。   

  曹文宣介绍,长江的水生生物有4300多种,光是鱼类就有400多种,而目前水生生物没有陆生生物保护得好,“比如朱鹮从濒危到只有7只,恢复到现在9000多只,恢复得很好”。

  长江上游很多鱼类现在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2021年国家新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长江流域有29种,比以前增加了20种,“说明它们已经是处于濒危状态”。为什么会处于濒危状态,曹文宣称,就是因为它们的栖息地缩小了。“现在的禁渔措施对鱼类资源有很好的恢复效果,但是并不能起到恢复鱼类栖息地(的作用)。对于栖息地的恢复,需要对一些支流进行像赤水河一样的全面畅通,拆除小水电站,恢复鱼类栖息地的生机。”

  曹文宣称,水生动物在保护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多,面临的任务很艰巨。

  长江上游的川陕哲罗鲑是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的栖息地已经缩小到很小一段了,保护这个物种很困难。“我们希望川陕哲罗鲑还是能够保护下来。川陕哲罗鲑以前在青衣江是比较多的,80年代水电站一修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希望在大保护的时候,十年禁渔仅仅是大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不是全部措施。”

  十年禁渔,长江开始休养生息。现在,经过2020年开始长江全面禁渔,长江江豚的活跃程度明显提升,数量也有所增加。今年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已经止跌回升。

  “保护长江水生生物就是保护长江生态。”曹文宣发起倡议,长江的生态修复,特别是长江上游的一些处于濒危状态的特有鱼类,要加强保护的话,必须对一些支流进行清理,按照赤水河的模式来进行全流域生态修复。“我觉得长江大保护工作是长期的、是大众的,希望广大群众和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大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十年禁渔的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陈洁 通讯员孙慧  视频:记者胡赞威)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