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水生所研究揭示脊椎动物存在IV型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有颌脊椎动物并以alpha螺旋为结构特征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免疫应答特别是抗病毒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目前,干扰素被分为三种类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它们分别利用不同的受体复合物,IFN-αR1/IFN-αR2IFN-γR1/IFN-γR2IFN-λR1/IL-10R2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聂品研究员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ype IV interferon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feron-υ including its class II cytokine receptors IFN-υR1 and IL-10R2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在上述三型干扰素之外,脊椎动物还存在另外一类干扰素,即IV型干扰素。

  通过基因序列比较、系统进化分析、基因敲降、基因敲除、病毒感染以及功能分析,聂品研究员团队在脊椎动物中鉴定到了IFN-u,证实其利用II类细胞因子受体成员IFN-uR1IL-10R2的为其受体复合物,并在斑马鱼(Danio rerio)和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中研究揭示了IFN-u基因的表达和抗病毒活性有关。通过在脊椎动物中的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IFN-uIFN-uR1分别位于独特且高度保守的基因座上,不同于之前报道的所有其他三种类型的干扰素,IFN-uIFN-uR1分别与II类细胞因子和II类细胞因子受体在系统发育上聚集在一起。因此,除了脊椎动物中目前公认的三种类型干扰素外,本研究所发现的IFN配体受体系统的发现可被视为IVIFN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水生所陈善楠博士,聂品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28645-6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2010391331702369)、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6)、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计划和山东省“水产”“高水平学科建设学科“经费资助。

 

该图所示为IFN-u序列

该图所示为发现的脊椎动物IV型(a)和I-III型(bcd)基因共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