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香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Rudolf Wu教授一行到访水生所

  420日上午,香港大学Rudolf Wu教授和Kenneth M. Y. Leung 教授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分别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们带来了题为“Functional responses of marine ecosystem to hypoxia”“Temperature-dependent chemical toxicity model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on derivation of water quality criteria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的学术报告,该次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15年第2期。 

  报告中,Rudolf Wu教授以“什么是缺氧?”一问开篇,系统地介绍了缺氧的定义、全球生态系统缺氧的普遍性、缺氧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系列变化,并结合他的实验室研究展示了缺氧引起鱼类生理结构、激素水平、精卵质量、繁殖能力、全基因组甲基化等方面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揭示了导致这些效应的分子机制,指出了缺氧对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存在的潜在风险。Kenneth M. Y. Leung 教授则一改常规,从自己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经历切入,给现场的各位研究生们传授了宝贵的科研经验,耐心、仔细地讲解了温度依赖的化学品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的毒性机理。Leung 教授的报告中指出,大多数生物在最佳温度(OT)时对于化学品的毒性具有最高的耐受性,且这种耐受性会随着温度的降低或者升高而降低,呈倒“V”型变化。在他的研究中,Leung 教授经提出了关于温度依赖性的化学品毒性模型理论并进行了证明。Wu教授饶有趣味的报告和Leung 教授生动形象地讲解激发了相关学科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兴趣,引发了现场与两位教授的热烈交流与讨论。 

  Rudolf Wu教授现任香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海洋环境研究与创新技术中心主任,香港领域卓越人才之一,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始负责人。Wu教授的研究工作最初集中在海洋动物对环境胁迫特别是缺氧、内分泌干扰类物质的分子、生化、生理和生态响应方面。目前,他正致力于研究缺氧和内分泌干扰类物质对鱼类的跨代影响及可能的表观遗传机制。M. Y. Leung 教授现任香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从事水生生态学及毒理学方面研究。曾任亚太地区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SETAC)主席Elsevier重要期刊《海洋科学区域研究》创始主编及SETAC期刊《综合环境评估与管理》编委会成员等。2010 被国际青年协会评选为香港地区十大杰出青年 

   

    Rudolf Wu教授作学术报告

Kenneth M. Y. Leung 教授作学术报告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