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水生所关于怒江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怒江源于青藏高原,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由于其复杂的地质历史和景观多样性,形成了特有的鱼类区系。据不完全统计,怒江共有鱼类77种,其中特有物种(endemic species)就超过了30种。然而,由于水利设施建设、过渡捕捞、水质污染等影响,怒江鱼类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怒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评估对今后鱼类的保护工作就显得极其必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学科组通过长期的野外采样和DNA条形码的方法,从物种界定的有效性、共享祖先多态性和隐存种等方面系统评估了怒江鱼类的多样性。研究结果如下: 1)经过长期野外采样,一共获得了46个物种,共计1139个样本;2)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一共得到了43个可操作进化单元(OTUs),并且再次验证了DNA条形码在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3)裂腹鱼属、南鳅属和异鮡属的鱼类存在共享祖先多态性的现象,表明这三个属的鱼类的分类地位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证据;4)大鳞副泥鳅、棒花鱼和高体鰟鮍均为外来入侵物种,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很可能是因为物种来源不同所致。 

  该研究由博士研究生陈蔚涛等人完成,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联合基金的资助。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The fish diversit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Salween River, Nujiang River, revealed by DNA barcoding)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7437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