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第十届国际产毒蓝藻大会在武汉召开

  102327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十届国际产毒蓝藻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xic Cyanobacteria, 以下缩写为ICTC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蓝藻水华和蓝藻毒素的研究和治理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ICTC组委会主席由水生所所长赵进东院士担任,执行主席由宋立荣研究员担任,这是大会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 

  开幕式上,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致辞。刘永定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国蓝藻水华与产毒蓝藻的研究:过去,现状及展望”的主题报告。 

  本届大会主题为“蓝藻及蓝藻毒素,从研究到风险管理”,共有口头报告84个,墙报展示89份。会议聚焦11个专题:1蓝藻检测;2蓝藻毒素分析;3、毒理学及毒性评估;4、蓝藻细胞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5、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及功能:生物合成,调控,生物学功能;6、生态学及蓝藻水华动力学:蓝藻水华的环境控制;7、蓝藻毒素的分布及持久性研究;8、细菌与蓝藻间的相互作用;9、对蓝藻水华及蓝藻毒素在流域、内陆湖及水处理水平上的风险管理10、水华的遥感技术研究11、环境监管及法律法规。按惯例,该会不设分会场,参会人员可充分展示和交流各个专题的最新学术进展。会议还设立了“蓝藻水华控制和减灾:科学认识和大规模治理实践”专题研讨会“圆桌讨论与交流”。 

  水生所研究员李仁辉、李涛,副研究员曹秀云及博士生魏念在此次会议中做了口头报告,副研究员李林等人做了墙报展示。 

  国际产毒蓝藻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事蓝藻毒素和产毒蓝藻研究专业性国际会议。自第一届ICTC1980年召开以来,已成为产毒蓝藻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次会议,在深入探讨交流领域的科学进展的同时,代表们针对社会公众对蓝藻水华预防和治理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应对之策。    

  大会结束后,很多代表还专程参观了水生所水生生物博物馆、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和淡水藻种库等,并与有关实验室同行进行了交流探讨。  

 

  刘永定研究员作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海报前的学术交流 

 

  大会合影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