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受到国际捕鲸委员会一致赞赏

  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Scientific Committee, IWC/SC2017年年会于59日至21日在斯洛文尼亚小镇布莱德(Bled)举行,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120多位科学家出席,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王丁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期间,王丁介绍了过去两年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取得的进展,尤其强调了中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上的重大调整,有力地促进了长江江豚的保护;农业部作为国家主管部门领导开展了各种有效的保护工作,水生所和其他相关机构也做了成效卓著的努力,使长江江豚的保护走上了新台阶。报告结束后,与会者纷纷对中国取得的进展表示了由衷的钦佩,IUCN鲸类专家组主席和美国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负责人等跟王丁交流时说,希望到中国实地考察,并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宣传和推荐中国的工作。此外,多位科学家和相关机构的领导人表示,目前墨西哥加湾鼠海豚正濒临灭绝,应该向中国学习,采取类似的有力措施予以保护。 

  背景知识: 

  国际捕鲸委员会(IWC)成立于1946年,是世界上成立时间最早的处理国际环境事务的政府间机构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鲸类保护和捕鲸管理,中国是88个成员国之一。作为IWC重要机构,科学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主要为国际捕鲸委员会提供鲸类研究和保护的咨询意见。科学委员会过去几年对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非常关注,2015年王丁研究员应邀出席了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年会,2016年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出席,但应邀提供了相关报告,科学委员会连续两年的年度报告中都有专门章节介绍长江江豚的相关情况,并对长江江豚的研究和保护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赞赏。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一种鲸类动物进行迁地保护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过去三十多年,水生所在伍献文、曹文宣和陈佩薰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带领下,为长江豚类的研究和保护事业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近些年来,水生所鲸类学科组作为中国鲸类研究的主要力量,坚持科学研究与保护实践相结合,在农业部长江办的支持下大力推动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工作,成功建立多个长江江豚迁地保种群体,为长江江豚的保种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丁研究员与IWC科学委员会代表合影

王丁研究员利用就餐时间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江豚迁地保护工作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