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生态中心宋茂勇研究员做客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

 

  宋茂勇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11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员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非标记纳米颗粒胞内示踪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19年第17期。 

  报告中,宋茂勇研究员介绍了非标记纳米颗粒无法在电子显微镜和暗场显微镜下长时间、实时观察的科学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共聚焦显微镜的散射光成像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分辨率为10nm,可观测纳米颗粒的完整形状,不受材料涂层影响,比电子显微观测技术检测率更高,并且能实现对活细胞内非标记纳米颗粒和荧光标记生物分子的同时成像。利用这一技术,宋茂勇课题组首次实现了活体内单颗粒转化和巨噬细胞降解纳米银线过程的观察。该方法可在单颗粒水平研究纳米颗粒的跨膜运输、胞内分布、转化过程以及和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望在纳米医学和纳米毒理学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水生所相关研究人员和学生听取了该报告,并就非标记纳米颗粒在胞内示踪新技术在毒理学、环境科学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与宋茂勇研究员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和讨论。 

  宋茂勇研究员获得过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纳米技术与健康效应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及人工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研究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在JACS, Chem. Commun., Environ. Sci. Technol., Arch. Toxiocl.SCI收录的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5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