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桂建芳院士团队在新创期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发表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的长文评述

  鱼类生物学的发展已有百年历史。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对全球食品安全的需求,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近十年来已取得更为重大的突破。这些突破不仅促进了重大理论创新,也为现代水产养殖产业和世界鱼类供给及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应新创期刊Water Biology and Security的创刊需求和国际前沿及发展趋势,发表了题为“在基因组资源快速增长和粮食安全日益强化的挑战时代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再思考”的长文评述。该评述包括六个部分:1重要鱼类谱系的生物学创新和基因组演化;2天然多倍体鱼类的演化命运及结果;3鱼类驯养和选育的生物学后果;4鱼类育种生物技术的发展和革新;5鱼类遗传育种生物技术的可用途径和潜能;6)遗传改良对水产种业和食品安全的贡献。 

  文中特别评述了从几种辐鳍鱼类基因组解析揭示出脊椎动物由水登陆的生物学创新,北半球刺鱼适应性演化的基因组变异,东非鲡鱼物种多样性的基因组特征,东亚鲤科鱼类物种快速形成和适应的基因组变化等鱼类生物学的重大发现,还对包括基于基因编辑技术途径导入有益基因或移除不利基因、基于性别特异标记技术途径培育单性群体、基于可控原始生殖细胞开关技术途径生产不育子代、基于借腹怀胎技术途径提升育种效率、基于基因组整合及有性生殖重新获得创制人工合成多倍体的5个精准育种生物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提出了水产遗传育种和新品种创制的蓝图(图)。 

养殖鱼类或其他水产动物遗传改良和种业发展的基础路线图 

  此外,还对水产品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中的作用以及国际上近两年兴起的水产品即“蓝色食品”可以提升国民营养和生产水产品低碳排放的和谐环境性能进行了重点评述。因此,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既是我们亟需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也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Gui JF, Zhou L, Li XY. Rethinking fish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ies in the challenge era for burgeoning genome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food security. 2021. https://doi.org/10.1016/j.watbs.2021.11.001.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72735121000020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