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水生所举办第19期青年学术沙龙暨第3期“水藻渔”青年科学论坛

   10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举办第19期青年学术沙龙暨青促会水生所小组3期“水藻渔”青年科学论坛。本次活动由科研业务处、中科院青促会水生所小组和一中心第二党支部共同主办。因防疫需要,活动由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吸引了所内科研工作者、研究生及所外爱好者近150余人参与。

  本期沙龙是水生所青年学术沙龙改版后的第一期,新的青年学术沙龙采用召集人制的主题沙龙。首期沙龙由青促会水生所小组熊雄博士和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朱欢博士作为共同召集人,围绕主题“水生生物分类学:历史、现在与未来”邀请4位青年学者从分类学的不同角度进行了分享与互动。 

  水生所副所长胡炜研究员做动员讲话,希望水生所青年科研人员能积极参与学术沙龙活动,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 

  朱欢博士以“水生生物分类研究中的新问题与解决思路:以藻类为例”为题,从藻类分类学的历史讲起,结合他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向大家介绍了传统藻类分类体系重建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提出了他的解决思路。报告后,张承才研究员从非分类学研究者的角度分类探讨了分类学在凝聚科学问题和解决国家需求方面的发展思路。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易文婧博士做了“比较解剖学在鱼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从分类学新方法的角度给我们讲述了显微CT技术在微小鱼类分类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显微CT技术在其它鱼类研究方面的应用前景。 

  水生生物博物馆硕士研究生黄俊豪结合他过去鱼类分类爱好者的身份,向各位专业研究人员介绍了在分类学领域活跃着的公众科学力量。风趣幽默的分享掀起了沙龙的小高潮。期间,何德奎研究员和隋晓云博士互动地介绍了他们与民间鱼类爱好者之间合作交流的故事,并就如何引导公众科学成为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杨连东博士和水生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陈凯博士针对分类学的新应用前景分别作了题为“基因组学在动物分类与进化中的应用和局限性”和“水生生物DNA条形码与水生生物大数据构建”的报告。杨连东博士以有袋类动物进化和雀鳝的生物地理研究为例,介绍了基因组学在动物分类和进化中的应用,讨论了分类学向演化方向演进的可能性。陈凯博士的报告则着眼分类学新的应用模式,介绍了水生所基于DNA条码的水生生物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过程和具体应用价值。参会人员就传统分类学如何与上述两个新方向结合与两位报告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活动最后,水生所副所长缪炜研究员以分类学研究者的身份,对水生所的水生生物分类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期许。他希望分类学研究者们以扎实的经典分类学知识为基础,着眼于分类学的新方向,在研究中勇敢向前迈出一步,利用新工具、新方法、新思路,将分类学与演化和生态等问题结合,做出更加出色的工作。 

精彩报告

会议现场,胡炜副所长讲话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