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杭州西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一书出版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吴振斌研究员等撰写的专著《杭州西湖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领衔的西湖科研团队十多年来在西湖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的凝练和总结。自2008年以来,西湖科研团队针对西湖水体富营养问题和水生态退化技术瓶颈,在“十一五”国家水专项课题《典型南方城市景观湖泊水质改善与水生植被构建技术》(2009ZX07106-2)、“十二五”国家水专项课题《城市景观湖泊水环境改善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2ZX07101007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3183001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STS项目等科研课题支持下,发挥团队优势,开展协同攻关,建立水专项西湖工作站,历经“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3个五年计划,在西湖边安营扎寨,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内源污染控制、“香灰土”底质改良、着生藻异常增殖控制、沉水植物逆境恢复和稳态调控等系列技术的突破。在西湖全部6.5 km2水面恢复了沉水植物1.86 km2,形成了“水下森林”独特景观,四季变换,沉水植物群落连续十余年自然更替,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和湖泊景观功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西湖科研和工程成果受到当地政府、民众、国内外游客及国家水专项办的认可,被评为水专项湖泊类标志性成果,为杭州西湖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十一次G20峰会和第19届亚运会的水环境保障和水景观美化做出了贡献。

16年来,十余家科研单位及其团队约两百名科研人员参加了西湖科研工作。吴振斌研究员为西湖科研团队和主要科研课题负责人,3个五年计划期间大致分别由贺锋、刘碧云、张义研究员作为现场具体负责人。仅据水生所净化与恢复生态学学科组不完全统计,共有158人去杭州西湖出差采样蹲点共计约19000天,其中,50天以上有55人,100天以上35人,500天以上11人,1300天以上3人。有60余人次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是以西湖为研究对象开展,共培养博士后和研究生46名,相关研究成果150余篇发表在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知名学术期刊,授权专利20余项。这些工作成为该书的基础。

全书分为八章,涉及西湖主要水环境问题、入湖营养盐通量研究及控制、内源污染负荷研究及控制、着生藻及其控制、水生植物群落优化与稳定化调控、水生态修复工程应用及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共计约73万字,其中正文图427个,表167个,附录彩插图66个。

篇幅所限,该书没有直接涉及西湖调水和降氮等其他工作,主要聚焦沉水植物恢复机理和沉水植被重建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是水生所净化组工作的内容。该书主要由水生所净化组职工、博士后、部分学生以及曾在西湖工作过的主要成员撰写,作者有吴振斌、张义、刘碧云、贺锋、周巧红、马剑敏、左进城、李今、夏世斌、徐栋、吴芝瑛、肖恩荣、刘子森、李涛、武俊梅、张丽萍、邱东茹等40余人,各章节由张义、刘碧云、周巧红等分别负责,张义协助统稿,刘子森等协助有关事务。

西湖科研工作是在水生所赵进东院士领导下进行的,他还作为国家水专项共性项目负责人,在西湖课题立项、实施、总结等各主要环节都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水生所多届领导和有关团队多位同事对西湖工作给与了关照支持。十余家合作单位及团队在西湖工作中精诚合作,相互支持。当地政府尤其是西湖水域管理处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和多方协助。在西湖工作进行过程中,承蒙匡廷云、张全兴、侯立安、张偲、王焰新院士等著名专家莅临指导。中国工程院杨志峰院士和吴丰昌院士为本书作序。

16年来,吴振斌研究员团队还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大型水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作用》等专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