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第26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水产动物育种与生物技术会议日程
地点:中科院水生所湖边大楼(老实验楼)8层报告厅
开幕及致辞(8:30-8:45) | ||
特邀报告(8:45-9:10) |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内分泌调控 | 殷 战 | 中科院水生所 |
合影(9:10-9:20) | ||
专题报告(9:20-12:00) | ||
专题1:基因组学与分子选育 | ||
鲤鱼基因组资源和遗传工具的系统开发与应用 | 徐 鹏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扇贝基因组学研究关键技术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 王 师 | 中国海洋大学 |
牙鲆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及其分子育种应用潜力 | 邵长伟 | 黄海水产研究所 |
牡蛎基因组与分子育种研究 | 李 莉 | 中科院海洋所 |
鱼虾育种群体构建及遗传评估 | 栾 生 | 黄海水产研究所 |
鲫(Carassiusauratus)转录组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 廖小林 | 水工程研究所 |
基于亲子鉴定技术的草鱼家系快速鉴定 | 黄 容 | 中科院水生所 |
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数据组装全基因组—L_RNA_scaffolder | 李炯棠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时间:11月16日 下午14:00-18:00
地点:中科院水生所湖边大楼(老实验楼)8层报告厅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鲍的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 | 游伟伟 | 厦门大学 |
寒冷环境下鱼类逆转座子大规模扩增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 张俊芳 | 上海海洋大学 |
专题2:功能基因与设计育种 | | |
鱼类原始生殖细胞操作与快速、定向设计育种 | 孙永华 | 中科院水生所 |
金鱼Tgf2转座子的生物学特征及其转基因应用 | 邹曙明 | 上海海洋大学 |
水产甲壳动物抗病免疫基因发掘与利用 | 刘海鹏 | 厦门大学 |
鱼类肌间刺性状改良的发育基础 | 鲍宝龙 | 上海海洋大学 |
牙鲆骨骼肌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 谭训刚 | 中科院海洋所 |
青鳉鱼(Oryzias Latipes )中pax6基因复制后的分歧 | 陈天圣 | 华中农业大学 |
研制工程斑马鱼开展环境毒理学研究 | 裴得胜 | 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院 |
黄颡鱼的性别调控机制及传统选育研究 | 梅 洁 | 华中农业大学 |
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过程的转录组学研究 | 陶文静 | 西南大学 |
采用代理亲鱼技术生产用于人工放流牙鲆苗种的初步研究 | 王俊杰 | 东京海洋大学 |
时间:11月17日 上午9:00-12:00
地点:中科院水生所湖边大楼(老实验楼)8层报告厅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专题3:染色体操作与性控育种 | | |
石斑鱼性别调控研究 | 张 勇 | 中山大学 |
多倍体银鲫生殖方式多样性及其育种意义 | 周 莉 | 中科院水生所 |
高温诱导对罗非鱼性别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 季相山 | 山东农业大学 |
硬骨鱼类生殖细胞减数分裂启动时间与性别控制 | 周林燕 | 西南大学 |
鲟鱼性别调控及小体鲟(A. Ruthenus)性腺转录组分析 | 胡红霞 | 北京水产研究所 |
雌核发育诱导技术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 | 刘永新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全雄罗非鱼育种体系的建立与性别特异性标记的筛选 | 梁宏伟 | 长江水产研究所 |
鲫鲤远缘杂交中的染色体行为及遗传 | 张 纯 | 湖南师范大学 |
人工诱导石斑鱼雌核发育 | 骆 剑 | 海南大学 |
时间:11月17日 下午14:00-18:00
地点:中科院水生所湖边大楼(老实验楼)8层报告厅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工作单位 |
专题4:免疫与抗病抗逆育种 | | |
大菱鲆GRIM-19基因的免疫抗病作用研究 | 王 娜 | 黄海水产研究所 |
草鱼IPS-1基因组结构及其多态性与出血病的关联研究 | 苏建国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鱼类抗纤毛虫免疫应答分子机制及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 | 罗晓春 | 华南理工大学 |
基于454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的中国对虾抗WSSV相关SNP筛选及基因克隆 | 孟宪红 | 黄海水产研究所 |
鱼类模式识别受体在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 昌鸣先 | 中科院水生所 |
虾夷马粪海胆3种组织的初步转录组分析 | 刘 洋 | 大连海洋大学 |
团头鲂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 刘 红 | 华中农业大学 |
天然免疫因子IFITM1在鱼类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朱 蓉 | 中科院水生所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