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水生所获三项湖北省科技大奖

  84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荣获湖北省最高科技奖项突出贡献奖,省委书记李鸿忠为其颁奖。水生所还有两项成果获一等奖。解绶启研究员主持的“鲫鱼的营养学及饲料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振斌研究员主持的“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荣获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 

  桂建芳院士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等相关基础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他带领团队系统地开展多倍体银鲫生殖发育机制研究,选育获得银鲫不同克隆系,证实银鲫存在单性雌核生殖和有性生殖双重生殖方式,解答了单性物种遗传多样性和长期存在的生殖机制;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在湖北洪湖、黄石、黄冈等地建立了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繁育基地;2013年以来,已在黄冈、黄石、潜江等地建立了5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和1个市级院士工作站,促进了湖北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截至2015年底,“中科3号”在全国25个省市推广,产生经济效益283亿元,在湖北产生经济效益46亿元,为保障湖北淡水渔业第一省的全国地位做出了持续的贡献。 

   “鲫鱼的营养学及饲料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构建了我国28种常见饲料原料的消化率数据库,提出了不同生长阶段鲫鱼对饲料中40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和需求差异的机制、不同生长阶段的实用型饲料配方以及饲料安全限量,还通过对诱食剂和免疫增强剂等添加剂的研究,提高鱼类的摄食率和抗病力。项目技术通过合作企业进行中试和推广,近三年共新增利润20287.05万元,新增税收3342.7万元。 

  “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项目研发了以复合垂直流湿地为基本流程的人工湿地技术、以水生植被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技术、水力调度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水网修复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工程示范以及技术推广,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支撑。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设工程500余项,累计水处理规模231.19万吨/天,削减COD 6.73万吨/年,实施水域面积187.3平方公里,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省委书记李鸿忠为桂建芳院士颁奖 

 

  水生所3位获奖科研人员合影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