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水生所获得《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0-2016)国标认证

  12月2日,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签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符合《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0-2016)国家标准。水生所成为湖北省乃至华中地区首家通过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科研机构,也是中国科学院系统第六家通过认证的单位。

  11月底,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在水生所开展现场审核认证工作。认证面向研究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覆盖的全所所有部门以及全部学科领域方向。通过现场审核,审核组对水生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高度认可,一致批准通过认证。审核组认为,在科研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水生所的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迅速,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组织健全,体系适宜有效,体现了体系化运作、规划化管理、持续化改进的特点。

  2018年起,中科院正式启动《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水生所作为中科院首批特色研究所以及重点贯标单位,积极响应号召,自2019年3月正式启动贯标工作。所属各部门密切协作,把标准要求与研究所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梳理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完善专利成果转化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全所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承办了院级科标内审员培训班,培养出67名内审员,建立卓有成效且全领域覆盖的知识产权专员队伍;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授权有效专利已达272件,并4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次获得湖北省专利金奖,在水环境保护、淡水渔业和微藻生物技术三大领域,发挥了知识产权的保障与示范作用。

  通过贯彻、实施《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水生所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意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研究所的创新能力、促进转化运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贯彻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促进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工作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为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将更加高效优质地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于2017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

 

  审核认证启动会现场

 

  认证证书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