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水生所主办湖北省长江江豚应急救护培训与演练

4月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在湖北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主办了“2024湖北省长江江豚应急救护培训与演练”活动。省内相关长江豚类保护区以及沿江各市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代表7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石首市副市长徐青松出席活动并致辞。

水生所王克雄研究员对湖北省江段长江江豚分布与保护现状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长江江豚物种保护的意义,并针对湖北省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提出了保护建议。郝玉江副研究员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长江江豚生物学、搁浅受伤原因、应急救护操作规范以及死亡江豚处置等相关知识。

在长江故道水域演练现场,水生所科研人员与天鹅洲保护区工作人员以受伤江豚模型长时间漂浮在江面为假想,从发现伤豚、跟踪监测、伤情报告、组织准备和捕捞救护五个方面进行应急模拟救护。演练人员详细讲解受伤江豚救护流程与要点、江豚出水操作注意事项、江豚救护需要哪些基本救护设备、救护时要准备哪些救护药品和器具等专业知识,让参加学习的人员对江豚应急救护有了初步了解。

长江江豚作为目前长江中仅存的鲸类动物,是评估长江禁渔效果和生态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近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及十年禁渔工作的深入推进,长江江豚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受到繁忙航运、无序垂钓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江豚的栖息生境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同时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长江江豚受困受伤,甚至死亡,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本次会议对提升湖北省受伤长江江豚救护能力、构建长江珍稀水生动物救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对提升相关行业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长江江豚以及其他长江水生动物保护意识、保护知识和应急救护技能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水生所作为国内最早参与长江豚类科研与保护实践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自1986年提出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与人工饲养繁育研究相组合的长江豚类的保护架构以来,已在长江沿岸建立了8个就地保护区、3个自然迁地保护种群、一个半自然迁地保护种群和1个人工繁育研究基地。全面保护江豚栖息地和生存环境。这些保护措施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我们呼吁所有的爱心人士,当您在野外发现受伤或死亡的江豚时,请与我们联系:受伤江豚救治联系电话:027-87800371;死亡江豚处置联系电话:027-87801331。

培训交流

应急救护演练

== 实验室与学会 ==
  • == 实验室与学会 ==
  • 水产品种创制与高效养殖全国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 武汉白暨豚保护基金会
  • 湖北省海洋湖沼学会
  • 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
  • 中国动物学会斑马鱼分会
  • 湖北省暨武汉动物学会
  • 中国水产学会鱼病学专业委员会
  • 中国鱼类学会
== 平台建设 ==
  • == 平台建设 ==
  • “一带一路”海域赤潮数据库
  • 国家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
  • 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
  • 中国科学院武汉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 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武汉分中心
  • 水生生物博物馆
== 相关网站推荐 ==
  • == 相关网站推荐 ==
  • 中国科学院
  • 农业农村部
  • 科学技术部
  • 生态环境部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