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水生所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揭牌

10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上关镇揭牌。水生所所长缪炜、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共同为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揭牌。

大理州政府副州长刘占华主持仪式。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张教林,水生所副所长徐军,水生所研究员、洱海保护治理专家工作站负责人刘永定,水生所研究员胡征宇出席仪式。大理州级相关部门、大理市主要负责同志,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水生所部分专家参加仪式。水生所研究员曹特介绍了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建设情况。

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包括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和湾桥镇古生村水生动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两个部分,试验场共占地7.635公顷。试验站建成启用,将成为双方合作推进洱海生态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将持续对洱海水生态系统进行长期监测,在洱海水生植被恢复、鱼类调控、藻华防控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深入解析洱海水生态系统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快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源源不断地为洱海高水平保护贡献智慧和力量。

期间,与会人员到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实地观摩,并就洱海水生植物演变历史与分布现状、洱海水生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水生所与大理、与洱海结缘已久。早在上世纪50年代,水生所就开始了对洱海的研究。1957年,黎尚豪先生在进行云南高原湖泊调查时发现洱海南部湖区出现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伍献文先生分别于196319641977年对洱海鱼类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发现并命名洱海四须鲃(Barbodes daliensis)。刘永定先生自2003年洱海藻华暴发期间开展水华藻类生理生态学和环境湖沼学研究并持续至今,解析了洱海藻类群落变化与稳态转换条件,首次报道了洱海超微藻类。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生所积极参与“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分别承担了“典型湖湾水体水污染防治与综合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和“洱海湖泊生境改善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地方合作项目多项,并对洱海的水生态系统组分进行了持续跟踪监测,围绕洱海保护,在湖泊生态水文需求与水资源管理、藻类水华防控、鱼类增殖放流和生态调控、水生植被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与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多年来,水生所与大理州不断健全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容,共同推动了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成效。

揭牌仪式

缪炜、杨国宗共同为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揭牌

缪炜、杨国宗等到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实地观摩

洱海高原湖泊生态系统试验站

附件下载: